![]() |
(Source: http://photo.lejdd.fr/media/images/culture/cinema/poulet-aux-prunes/6288141-1-fre-FR/Poulet-aux-prunes_pics_390.jpg) |
《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》(Poulet aux prunes),根據伊朗裔法國漫畫家Marjane Satrapi的同名漫畫改編,談音樂與人生。故事在伊朗發生。自從小提琴家Nasser-Ali的妻子一怒之下摔破了他的小提琴,他就四出尋找,希望可以尋獲聲響跟舊琴一樣豐美的小提琴。沒法找到,他絕望了,決定要死,躺在床上任由死亡臨到。他待死的八天內,憶起了很多事。我們也閱讀了他的一生。
主調是陰沉的,但常有令人不能忍住不笑的橋段,而且極度浮誇,有點像《天使愛美麗》。當然,由於是法國電影,笑話是法式的,與港式笑話迴異。敘述故事手法是時空大兜亂,現在、過去、未來的片段在沒有預期下穿穿插插,有時有點兒亂,但劇末高潮有順時序的回顧敘述,稍為整理、總結,更是昇華,為已敘述的片段注入更深的感動。
人生是嘆息。音樂承載嘆息--這是電影裡想表達的其中一個信息,對愛音樂的我來說,很容易產生共鳴,所以我難免會有少許偏幫這部電影。唯一想不通的是,到底為何劇名叫Poulet aux prunes,英譯Chicken with Plums,中譯梅子雞。梅子雞是主角Nasser-Ali最愛的菜式,但與電影主題有甚麼關係?看過幾篇劇評,也沒答案。如果有人想通了,請告訴我。
雖然電影有時有混亂與迷失方向的地方,但表達手法另類、創新。總的來說,如果想嘗一嘗法式幽默,或者看一套別有性格的電影,我覺得《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》還是值得看的。
雖然電影有時有混亂與迷失方向的地方,但表達手法另類、創新。總的來說,如果想嘗一嘗法式幽默,或者看一套別有性格的電影,我覺得《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》還是值得看的。
註:《依戀在生命最後八天》全港只有兩間戲院上映(IFC、電影中心),但今天下午電影中心我看的那場全場滿座,意料之外!
後記:電影中心裝修後美侖美奐,座位很舒適,空間寬敞。最厲害的是戲院內竟然有玻璃窗,放映電影時才拉幕關閉,未開始前有陽光透進戲院裡,很寫意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