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

《皇上無話兒》觀後感


(http://www.hollywoodtoday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11/02/firth.jpg)















本學期因為要修讀「口語傳意技巧(II)」,所以提起演講,感受特別強烈。演講是表演。台上的表演者都是孤立的。無論甚麼問題出現,沒有人能前來幫忙的。所以演講是發現自己、面對自己的時刻。皇上口吃,還不是因為太不相任自己吧。

很奇怪的,我竟然發覺《皇上無話兒》(The King's Speech)和《黑天鵝》(Black Swan)有些相似。都是敘述成長故事的電影。皇上擊倒自卑、高傲的舊我,重拾自信和友愛。Nina擊倒純潔、善良的舊我,迷失在慾望的邪惡中。歸根究底,兩者都不過希望成為更好的表演者罷。古有練功之人潛心苦練終臻至境,亦有練功之人不擇手段終至走火入魔。古如是,今如是。

回到正題。《皇上無話兒》口碑很好,很多人大讚好看。但為甚麼好看呢?則很少聽見人解說。是否因為是熱潮,參與其中,就說好看?是否像《花潮》一樣,「一時之間,幾乎形成一種空氣,甚至是一種壓力,一種誘惑,如果誰沒有看《皇上無話兒》,就好像是一大憾事,不得不擠時間,去湊個熱鬧」?

不能否認《皇上無話兒》拍得好,是上乘之作。選角一流。哥連.費夫(Colin Firth)由始至終一直緊握觀眾的心,只需一瞥、一動靜,已足牽動觀眾情緒。Helena Bonham Carter和Geoffrey Rush向來出色。故事背景和發展吸引。皇位的二次繼承,友情的崩塌與發展,自信來來回回游走於崩潰與重建之間,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來臨,一步一步把情節推到高峰。到皇上走那長長的走廊,往播音室發表抗戰宣言時,你完全感受到他有多緊張、焦慮,你亦同樣緊張、焦慮,為他的演講切切擔憂。能夠牽動觀眾的情緒,這方面實在成功。

只是,也許是雞蛋裡挑骨頭吧,很多好的電影都能做到這點,好的電影也實在是很多的。只是天時地利人和,演得出色的主演演員夠多,故事發展比其他提名電影複雜,連英女皇都大讚精彩,所以最終奪得奧斯卡「最佳電影」吧。聽得太多「好好睇」、「不得不看」的言論,所以別怪我有這種期望與實現之間的落差。如果你看見戲中甚麼精彩之處,是我漏看了的,歡迎分享,讓我更能欣賞這電影。《皇上無話兒》是好電影,feel-good movie,看後會令你快樂,不像《黑天鵝》,看後焦慮得六神無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