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(http://www.thefilmpilgrim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1/11/Hugo-Film-Review.jpg) |
改這樣的戲名,要不是提名奧斯卡最佳電影、最佳導演,我是一定不會看的。叫「奇幻歷險」的,總是追追逐逐、搞爛笑話。3D,上次看《阿凡達》後已經敬而遠之,因為頭痛了一整日。但名字普通的這齣電影竟然有11項奧斯卡提名,更為導演Martin Scorsese贏得金球獎最佳導演獎。我不禁起了興趣,不得不看看。
不看,原來,真是極大的損失。
首先,電影評級I級。我多久沒看過I級的電影了?太難得了,一家大細、扶老攜幼都可以看。而且,太易看了,一點也沒有裝作高深,像兒童故事那樣率真。畫面色彩繽紛,採用3D技術,很容易討觀眾的歡心。
一切天真瀾漫的表面之下,是值得玩味的深度。寫這戲的觀後感要特別小心,絲毫不能透露劇情,因為故事發展有點出人意表,導演把玩懸疑,引導觀眾至最初不能預料的主題,這本身已是一場奇幻歷險。歷史的介入,為此戲注入關鍵的深度。伏筆處處,呼應連連,每一刻總有故事發生,且常常是幾段故事一同發生,毫無冷場。只有心思慎密、技巧成熟的導演,才能將這樣複雜的整體處理得井然分明,同時讓觀眾意識到其複雜性。
這都是預告片不能看到的。《雨果》的預告片,可說極好,也可說極差。極差在於,預告片完全不能反映電影的真正內容和主題,看上去像一般追追逐逐、搞爛笑話的「奇幻歷險」電影。極好在於,正正有極大的反差,電影中的峰迴路轉讓你有真正歷險的感覺。
此戲最終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、最佳美術指導、最佳視覺效果、最佳音效剪接、最佳音響混音5項技術獎。畫面充滿色彩,十分漂亮。戲首經過一個個齒輪,突然轉成鳥瞰巴黎的景色,非常震撼,這亦是整齣戲最3D的時刻。其他畫面,我認為3D並不顯眼,甚至3D與否也無關重要。最重要的,統統都在故事裡了。
如果你愛做夢,你不可能不愛上《雨果》。